精准识别病毒病,抓住防治“黄金期”
病毒病善 “潜伏”、易传播,一旦爆发,往往给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。在与病毒病的多年博弈中,我们找到了其防治关键——“早发现、早预防”,因此,田间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防治成败。那么,今天小编就从典型症状识别、常见的诊断误区等方面,助力种植户朋友们练就“火眼金睛”。
病毒病的常见类型
病毒侵染植物后,主要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养分运输引发症状,核心表现为以下四类:
1、花叶斑驳
叶片出现黄绿、深浅绿相间的不规则斑块,严重时伴随叶面凹凸不平或皱缩,叶片的明脉现象也更为明显。果实难以正常转红或者只有局部转红,还会出现僵化的情况。
黄瓜花叶病毒病
2、黄化退绿
发病初期叶缘及叶尖出现不规则褪绿黄斑,逐渐扩展为叶脉间网纹状黄化,仅叶脉保持绿色;病叶增厚硬化、向上卷曲。严重时全叶黄化萎缩,植株矮化、生长停滞。
黄瓜黄化病毒病
3、畸形矮化
病叶可能会增厚、变小,或者呈蕨叶状,叶面皱缩严重。茎节缩短、植株丛簇状生长,矮化明显。病果也会呈现深浅绿相间的花斑,或者黄绿相间的花斑,果面凸凹不平、易脱落。
番茄蕨叶病毒病
4、坏死条纹
茎秆或果实出现褐色条斑、叶脉坏死,番茄斑萎病毒病果实表面还会出现褪绿环斑。
辣椒条斑病毒病
由于病毒病症状复杂多样,常与缺素症、药害等非侵染性病害混淆,导致误诊误治。
病毒病与缺素症区分
症状表现特征
病毒病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侵染特征,如黄瓜花叶病毒,病叶常伴有明脉、皱缩等复合症状,发病部位不规则、无规律。而缺素症表现为规律性生理障碍,如缺氮导致的植株矮化、老叶发黄;缺铜引发的顶端枯萎,症状在同类植株上呈现一致性。
田间分布规律
病毒病多呈 “中心病株——扩散” 模式,缺素症则通常全田均匀发生,没有发病中心。且缺素症与土壤pH值及肥力直接相关,如:酸性土壤易诱发缺镁(老叶脉间失绿),碱性土壤易出现缺铁(新叶黄化)。而病毒病,无论哪种类型,只要土壤中有病原,都易发生。
病毒病与药害区分
症状表现特征
药害多呈现药剂接触部位灼伤、器官脱落等机械损伤特征;病毒病则表现为系统性生理紊乱,如烟草花叶病毒(TMV)引起的植株矮化、叶片泡斑。
田间分布规律
病毒病发展缓慢,从零星病株扩散,同田会出现病害侵染程度不一的情况;药害则与施药史高度相关,症状在施药后短期内集中显现。例如,药害黄化可能迅速枯焦,而病毒病黄化则会逐渐蔓延。
病毒病的诊断需“望闻问切”:观察症状特性与分布情况、追溯田间管理史、结合虫媒动态,精准识别,从而抓住防治黄金时期!关于病毒病基础知识分享告一段落,下期开始小编将聚焦防治策略,为大家解析病毒病科学防控方案。
特普生物
中国品质农业生物解决方案提供者
END
特普生物致力于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解决方案,从源头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,始终秉持“植物健康我健康”的使命,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欢迎致电全国技术服务热线400-836-1866垂询!
更多资讯请关注服务号“特普生物农业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