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咱们剖析了疫霉菌及其引发的病害,并分享了防治思路。本期,就来聊聊和它亲缘关系很近的“同门兄弟”——腐霉菌。
2023年3月,腐霉菌就被列入《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(2023年)》,听着就是个不好“惹”的主儿~
种类多、分布广
目前已知的腐霉菌多达上百种,其中瓜果腐霉、终极腐霉等是常见的致病种类。其生活习性多样,可腐生、寄生或兼性寄生,又可陆生、水生或者水陆两栖生。此外,腐霉菌传播能力极强,能产生大量游动孢子囊,释放出的游动孢子可借助水流、强风等快速迁移扩散。因此,从露地种植到设施大棚,只要环境适宜,都可能出现它的踪迹。
危害大、侵染广
腐霉菌寄主范围广泛,可侵染葫芦科、禾本科、茄科、豆科等多种作物。主要危害作物根部、茎基部、果实、叶片,引发毁灭性病害。如:
1、猝倒:腐霉菌侵染幼苗茎基部,形成水渍状腐烂,导致幼苗萎蔫、倒伏死亡。湿度大时,病部及附近土表长出白色絮状物。
2、根腐、茎基腐:成株期作物根系或茎基部受侵染后会变褐、腐烂。地上部分则表现为生长迟缓、叶片失绿黄化、中午萎蔫,严重时整株枯死。
3、果腐:贴近地面或浸泡在水中的果实(如黄瓜、辣椒)易被侵染,出现大面积水渍状软腐,最终腐烂,失去商品价值。

辣椒幼苗猝倒
有意思的是,腐霉菌还是个“跨界”整蛊大师,其中一个特殊种类——隐袭腐霉(Pythium insidiosum),会引起人和动物的腐皮病,导致眼、肠胃及皮肤等部位发生腐烂。但总体来说,腐霉菌的主要危害对象仍是作物。
病害爆发关键因素
腐霉菌在一些特定环境下极易爆发和流行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1、高湿环境是首要条件: 游动孢子的游动、传播和侵染都离不开水。大雨或漫灌后,土壤含水量高(≥70%),病害极易爆发。温度在20-30℃时腐霉菌最为活跃。
2、土壤条件:连作、土质黏重、板结的地块,都会大幅提高发病率。
3、管理措施不当:使用带菌的种子、种苗或未腐熟的有机肥;移栽时造成根系伤口;过度密植导致田间荫蔽潮湿,均为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。
综合防治:防重于治
针对腐霉菌的发病特性,种植户朋友必须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原则。
1. 生物防治
提前施用微生物农药(如哈茨木霉菌、枯草芽孢杆菌),为作物构建坚实的“生物防护罩”。此类生防菌可通过重寄生作用(缠绕、穿透腐霉菌菌丝)、竞争作用(争夺空间和养分)以及分泌抗菌物质(如几丁质酶、抗生素)等多种方式,抑制或杀灭腐霉菌。此外,相比化药可显著降低病原菌抗药风险,还能持续改良土壤微生态、促进作物生长,实现一举多得。
2. 田间管理
● 科学控水:杜绝大水漫灌,推行滴灌、渗灌,保持土壤“见干见湿”,尤其苗期要严格控水。高垄栽培利于排水。
● 土壤改良:播种或移栽前,可撒施枯草芽孢杆菌、哈茨木霉菌等生物制剂,提升土壤中有益菌数量,抑制腐霉菌繁殖;还可增施有机质,搭配土苏®,改善土壤板结。
● 精细管理:选用抗病品种,合理密植、增大通风,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。
● 种苗处理:可选用30%甲霜・恶霉灵等专用剂拌种,保护幼苗安全出土;幼苗移栽前,可选用杀菌剂或微生物农药蘸根,保护幼苗根系防治病原菌入侵。
关于腐霉菌病害防治,如果您还遇到病害鉴别、药剂选择等问题,欢迎扫码关注特普服务号,我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!
END
特普生物致力于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解决方案,从源头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,始终秉持“植物健康我健康”的使命,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欢迎致电全国技术服务热线400-836-1866垂询!
更多资讯请关注服务号“特普生物农业”

